-
Home > Information > International finance > 香港金融角色嬗變 助力國家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
香港金融角色嬗變 助力國家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
Author:AdminFrom:www.change888.com Date:2018-06-12 09:15:32
“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外投資者還在猶豫的時候,香港已經為國家引進資金、技術、知識、經驗、專業人才和建立國際聯系。到現在,香港仍然是內地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首選國際上市平臺。
“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外投資者還在猶豫的時候,香港已經為國家引進資金、技術、知識、經驗、專業人才和建立國際聯系。到現在,香港仍然是內地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首選國際上市平臺。隨著內地快速發展,衍生出對貿易、物流、金融、會計等專業服務的龐大需求,香港把握契機轉型成為高增值服務業樞紐,奠下今天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8日出席財新峰會香港專場時錶示。
1993年,青島啤酒(47.890, 0.00, 0.00%)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香港逐漸成為了內地企業的籌融資平臺。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市場壹共有254只H股,總市值逾7.2萬億港元,佔香港上市公司總家數的30%,如果加上紅籌股和內地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內地企業佔香港上市公司總家數的49%、市值佔比高達67%,每日股份成交量佔比高達79%。
不過,隨著內地經濟不斷轉型,香港的角色也由最初的最大海外資金來源轉變為內地的融資中心,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跳闆和國際化的視窗。香港的角色如何與時俱進?“針對內地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期望將香港從內地的融資中心轉變為三個新的中心,分別是內地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領先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以及內地的全球資產定價中心。”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在6月8日出席財新峰會香港場時錶示。
此外,陳茂波指出:“香港擁有穩健、高效、成熟的金融市場機制,作為壹道防火墻和試驗田,讓國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助力國家推進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
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自從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2009 年年中啟動以來,香港已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 。2015年以後,在匯率面臨階段性貶值壓力下,人民幣國際化推進速度有所減緩,離岸人民市場發展出現壹定程度停滯。
數據顯示,香港的人民幣流動資金池(即存款及存款證的總和)在三年內萎縮 47%至 2017 年年底的6180億元幣。人民幣貿易結算亦呈弱勢,結算金額在兩年間下降43%至 2017年 39270億元。
然而,在經歷了近兩年的停滯之後,人民幣國際化近期呈現出明顯的回暖跡象。根據央行統計,人民幣跨境結算規模在2017年第壹季度曾降至9942億元的五年低點,但第四季度已回升至11300億元;香港市場上人民幣存款規模在2017年3月曾下降至5073億元的七年低點,但2017年12月重新回升至5591億元。
根據香港金管局5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末香港人民幣存款增至5976億元,環比增幅達7.8%,創下17個月以來的最高水準,比2017年3月的5073億元低谷高出17.8%。
與此同時,不僅人民幣存款見底回穩,而且點心債發行、境外投資者購買人民幣債券金額及香港人民幣RTGS交易金額均出現增長,今年前4個月香港與跨境貿易結算有關的人民幣匯款亦增22.5%。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6月8日在財新峰會錶示,目前中國對外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只有12%,在本幣結算貿易的比例上中國低於歐美國家。但是相信假以時日,中國對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將達到五成的水準,到時人民幣將成為更多國際投資者支付、儲蓄、資產配置而必須持有的貨幣和資產。
在陳德霖看來,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中國的貨幣走出去,而“壹帶壹路”倡議則是中國的技術和資本走出,兩者互相牽引、相輔相成,“目前在海外沈澱的人民幣資金約有壹半在香港,香港每日清算的人民幣資金約為9000億元”。
陳德霖指出,內地企業在“壹帶壹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項目投融資,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好機會,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以人民幣作為結算單位,“這可以降低內地企業面對的匯率風險,也可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以今年第壹季為例,人民幣兌美元出現明顯的雙嚮波動,季內的波動幅度壹度超過3000個基點。在匯率大幅波動的帶動下,香港交易所的人民幣貨幣相關產品的成交顯著增加。第壹季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契約的平均每日成交契約張數升至5272張,較2017年全年增長78%,而截至3月底的未平倉契約增加至29887張,相比去年2017年12月31日增長22%。
拓寬互聯互通
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這是中國A股市場的壹個裏程碑,也為滬港通、深港通註入了新的動力。
盡管內地A股市場今年迄今為止的錶現乏善可陳,國際投資者的熱情卻有增無減。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指出,在6月1日正式納入以前的兩周內,借道滬港通、深港通北上的資金凈流入量高達200億元。同時,4月單月凈流入410億元,年初至今共凈流入1380億元。
隨著機構投資者為A股納入MSCI指數做準備,香港交易所旗下結算所的特別獨立戶口開戶數目亦大幅上升,戶口數目增至5月25日的4800個,較3月增加六成。
港交所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在論壇上錶示:“滬深港通以及債券通啟動後,把香港和內地連成共同市場,共同作為‘主場’,而香港市場不單是中國內的市場,在擁有國際特色、參與國際競爭的同時,也與內地合作。”
根據港交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開通的滬港通及2016年推出的深港通在2017年的成交額都顯著增加,北嚮成交總額達2.27萬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增長194%;南嚮成交額亦達2.26萬億港元,較2016年上升170%。
相比之下,流入港股的南下資金則明顯放緩。4月港股通僅錄得30億元的凈流入。事實上,今年以來港股通南嚮資金除了1月份在恆指屢創新高時出現大舉流入外,壹直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5月份港股通南嚮資金凈流出19.15億元。
2017年推出的債券通,史美倫指出這是內地債券市場開放的壹大突破,方便更多不同國際投資者經香港進入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今年3月底,所有外資持有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在岸債券的金額增至1.3萬億元人民幣,自債券通開通以來已大幅上升55%。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債券通債券交易保持增長,交易量達663.90億元,環比增長6.84%,境外機構買入量佔比68.65%。截至5月末,共有315個境外主體通過債券通通路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非法人產品賬戶數量佔52%,境外商業銀行佔24%,境外證券公司佔9%。其中,來自香港的債券通境外機構佔比達到65%,仍處於主導地位。
陳茂波錶示,香港會繼續推動和深化拓展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包括擴大滬港通、深港通的額度和內容,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比如最近約230只A股正式進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香港可以探討推出相關的衍生工具和產品,幫助投資者對沖風險管理。
新經濟企業上市新路徑
2013年,港交所因拒絕接受“同股不同權”而錯失阿裏巴巴IPO,這讓港交所痛定思痛。今年4月,港交所正式啟動了醞釀已久的上市制度改革,改革內容包括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接納大中華及海外公司來港第二上市等。這為中國內地壹大批的新經濟企業提供了新的上市路徑。
在中信資本董事長張懿宸看來,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上市制度改革,將開啟港交所與納斯達克之間的直接競爭:“納斯達克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地位獨壹無二,尤其是在當下全球經濟受科技引領的趨勢下。在網際網路、生物科技,事實上納斯達克是壹枝獨秀,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壹種壟斷。”
“這對網際網路企業尤為重要,網際網路作為觸及用戶(C)的業務,到今天這類公司的估值不可能靠美國的分析師分析出來,只有越接近本土市場,其真實價值才會體現出來。網際網路企業回歸到港股,並同時以CDR形式在內地上市,這個格局是大勢所趨。”張懿宸說道。
“港交所接受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上市,這就像是春天裏的壹場春雨。這為內地醫藥創新提供了壹個落腳點。希望港交所將來成為亞洲的納斯達克,並帶動中國的醫藥創新。”中國醫藥(20.120, 0.00, 0.00%)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曾錶示。
近年來,內地生物醫藥企業成為了資本市場的“寵兒”,掀起了壹波融資熱潮。根據中國藥促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醫療健康領域總計284項投資,融資金額接近75億美元。國際知名風險資本、私募基金紛紛進入,包括紅杉、IDG、Fidelity等,目前國內醫療健康基金大約有500家。
市場人士指出,過去這類公司的唯壹上市地點就是納斯達克,但未來將有壹波內地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熱潮,尤其是壹些以中國或亞洲市場為主的企業。
史美倫坦言:“內地金融市場的進壹步開放,以及人民幣在全球更廣泛的流通,無疑會給香港市場帶來壹些局部競爭。但我要強調的是,作為壹個開放市場,香港與全球各大市場之間的競爭從來都存在,包括來自紐約、倫敦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市場競爭,而香港市場與內地市場大部分時候是合作大於競爭的關系,因為我們可以優勢互補。”
Related articles
Registration/login means you have agreed《Client agre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