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因“新”而變 創新迸發更多潛力

Author:AdminFrom:www.change888.com Date:2018-07-23 11:09:52

以創新的視角觀察中國經濟,可明顯感知其中的生機。大到高鐵自動駕駛系統試驗啟動、工業網際網路深度應用,小到壹家便利店的“觸網”、壹塊面料的革新……今年以來,我國新技術、新業態孕育成長,新動能不斷壯大,促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以創新的視角觀察中國經濟,可明顯感知其中的生機。大到高鐵自動駕駛系統試驗啟動、工業網際網路深度應用,小到壹家便利店的“觸網”、壹塊面料的革新……今年以來,我國新技術、新業態孕育成長,新動能不斷壯大,促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以下為新華社《創新湧現 潛力廣闊——年中經濟形勢述評之三》原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新消費、新服務蓬勃發展。企業因“新”而活,產業因“新”而變,中國經濟也因創新迸發出更多潛力。

  打開發展新空間

  沒有油門和方嚮盤,輸入指令即可開車出行;不用查地圖,系統自動“執行”最佳路線;車輛可以“上映”電影,甚至可提供午餐……這些關於未來出行的想象正在變成現實。

  不久前,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打倫敦金開戶造的L4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這款車將發往多地開展商業化營運。

  無人駕駛開啟了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新壹代信息技術,同樣重新定義很多產業,帶動通路商、制造商轉型,釋放巨大市場空間。

  用數據定義制造,不少企業告別粗獷式生產,從批量加工轉型為多元設計、個性定制;用智能定義商業,百貨公司告別古早賣貨,在與消費者的交流、服務上做文章;用移動通信技術定義服務,短視訊娛樂、場景營銷興起,催生出流量生意……

  隨著信息技術與生產生活的深度融合,市場、產業都醞釀著變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88.1%,工業機器人增長23.9%。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1%。

  “從供給看,代錶技術進步、轉型升級的相關產業和產品增長較快。從需求看,新消費、服務消費加快增長,這些都說明經濟動能加快轉化,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認為,這是中國經濟保持韌性的關鍵,也是發展的動力之源。

  打造產業“新生態”

  技術不斷被顛覆的時代,每個細小的轉變都可能醞釀著巨變。產品和場景的更叠,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著生產邏輯和產業結構。從市場的波瀾變化中可以看到,新的“產業生態”正浮出水面。

  產業間、各環節的界限愈發模糊,“2.5產業”逐漸興起。

  做制造的研究起設計,做通路的有了自己的工廠,做品牌的做數據服務……以服裝業為例,跨產業、跨領域的“玩法”層出不窮。

  作為優衣庫核心供應商,晨風集團從加工制造起步,逐漸延展成協同研發、共創設計、加工營銷全產業鏈,擁有從面料到生產的智能工廠。不久前,在中國服裝協會牽頭下,晨風與業內優質制造商共同組建“時尚工園”,服務設計師和創業企業面嚮行業共享優質制造資源。

  產業內部,從縱嚮整合到橫嚮擴展,龍頭企業、產業集群平臺化趨勢明顯,更加註重共享、開放、普惠,壹個個制造業“生態圈”正在浮現。

  海爾建立開放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孵化創業項目,共享業內資源,為價值創造做“乘法”;樹根互聯聚焦工業品營運和管理,用物聯網方式實現產品互聯,不僅撬動了工業服務的藍海,更從機械大數據中找到觀察經濟的新視角;通過平臺分享生產線空檔期,協同制造模式興起,共創共贏的方式成主流……

  工信部數據顯示,智能化改造和營運模式革新使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超30%,營運成本約降20%。

  “抓住信息技術變革風口,將創新思維引入各行各業,不僅生產效率提升了,制造理念、產業邏輯、商業模式都在發生變革。”工信部總專案師張峰說,中國制造業正抓住機遇,重塑競爭力。

  厚植創新“優土壤”

  中國經濟因“新”而變,尤要築牢創新基礎,鞏固創新勢頭。

  應該看到,盡管企業研發投入、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增強,但仍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等問題,創新基礎仍不牢固。

  “工業基礎存在短闆,部分核心技術、關鍵產品亟待突破,大企業不夠強、小企業不夠精等現狀有待扭轉。”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何映昆說,當下,尤要瞄準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等先導性產業和前沿領域,加大集成式創新,為融合發展加速。

  工信部提出,將創建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在內的壹系列創新中心,集中突破智能傳感器、人工智慧等具有全局影響力、帶動性強的環節。與此同時,通過跨地域、跨領域的資源整合,搭建協同創新產業生態,引導先進制造重大生產力佈局。

  營造好鼓勵創新的氛圍也很重要。首先就是公平競爭。“保護智慧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說,加快制度層面和生產要素層面的改革,讓創新得到回報。

  創新格外需要包容寬松的環境。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到建設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壹系列指嚮創新落地的舉措不斷推出。

  何映昆說,下壹步將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重點,加快土地、資金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強化數據、信息、知識等新要素支撐,拓寬實體經濟融資通路,推進對內對外、市場和資源雙嚮開放,為發展註入活力。


(Change Markets:www.change888.com)

Registration/login means you have agreed《Client agreement》
  • Scan and download MT4

  • Scan and download APP

互易市场快讯-change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