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Information > Media coverage > 美媒:研究稱美國正受益於大多數“中國制造”
美媒:研究稱美國正受益於大多數“中國制造”
Author:互易市場From:www.change888.com Date:2019-01-14 09:07:42
美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PO的最新分析顯示,在美國人為購買“中國制造”花費的錢當中,約56%流嚮美國勞工和美企。
美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PO的最新分析顯示,在美國人為購買“中國制造”花費的錢當中,約56%流嚮美國勞工和美企。
“中國制造”大多是商品在中國工廠完成組裝工序,但其零部件、營銷和配送等可能來自任何地方——通常是美國。中國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壹定程度上,美企從中國進口商品是因為後者的更低成本能令他們獲得更高利潤。這意味著美國顧客的更多支出(實際上)是流嚮這些美企並間接流入美國企業員工的腰包。
在美國消費市場中,進口商品和服務的佔比要低於美國人的想象。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人員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經濟學家發現,在美國人每消費的100美元中,僅有10.7美元流嚮國外,且截至2017年這個比例已保持15年之久。
與此同時,美國人眼中的許多“美國制造”都使用外國零部件,國際夥伴仍是許多美企供給鏈的關鍵。在美國人對躺椅、平闆電腦等耐用品的支出中,23.3%流嚮海外。上述研究對美國人所有的消費支出進行分析後還發現,美國消費者正把2/3的開銷用於房租和投資建議等,其中僅有6.2%最終流嚮海外。美國使用的約11%商品來自進口。盡管中國迅猛崛起,該比例過去15年基本保持穩定。報告說,為中國在美國商品中與日俱增的比重付出代價的,是日本而非美國制造商。
來自中國的低價商品使美國零售商通常能大幅加價,這有助於其支付員工薪酬、房租、保險和水電氣等費用。還有設計,蘋果公司為產品打上“加州蘋果設計、中國組裝”的標簽,此類高報酬的設計、研發等職位通常被保留在美國本土(而非流嚮中國)。我們常聽到美國工廠崗位消失,但那是因為自動化和其他科技進步使美國工廠雇用的勞工更少。
PREV: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幣貶值壓力紓解
NEXT:人民日報海外版: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Registration/login means you have agreed《Client agre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