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Information > Media coverage > 法制日報談翟天臨:懲治學術不端須改革評價機制
法制日報談翟天臨:懲治學術不端須改革評價機制
Author:互易市場From:www.change888.com Date:2019-02-18 09:15:34
翟天臨涉學術不端高校教育頻出問題專家建議
翟天臨涉學術不端高校教育頻出問題專家建議
◎ 目前,社會評價機制中“唯論文”“唯學歷”“唯分數”“唯帽子”等問題普遍存在
◎ 在學術規範面前,壹碗水端平,才是最重要的。即便是特殊人才的招錄,也需事先公開規則,經過學術委員會等專業機構的充分討論並批準,整個招錄過程公開透明,否則動輒加分或者“擴大自主權”,只會留下權力尋租空間
◎ 在當下的招錄機制中,在現有的評價體制下,還有更多的“翟天臨”正在被制造出來。僅僅調查翟天臨並非最好的結果,頒發學歷證書的機構更應該從此嚴格執行相關制度,不再讓學歷“註水”
□ 本報記者 張維
沒有吸毒,沒有出軌,沒有家暴,擁有“學霸”“戲癡”等光環的演員翟天臨還是栽倒了。這壹次,他倒在了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學術道路上。
如果時光能倒流,回到1月31日那壹天,他壹定不會高調曬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的錄取通知書;回到2月8日那壹天,他也不會在直播中萬仟網友的問題裏挑了壹個有關知網的問題。
娛樂圈的各種曬,本是常態。沒想到翟天臨這壹曬,曬出了博士學歷被質疑,論文涉嫌抄襲,導師資格或有問題,母校領導醜聞被挖,不僅自己要“涼涼”,還“拔出蘿蔔帶出泥”,壹連串問題隨之進入公眾視線。
多位專家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稱,在當下的招錄機制中,在現有的評價體制下,還有更多的“翟天臨”正在被制造出來。僅僅調查翟天臨並非最好的結果,頒發學歷證書的機構更應該從此嚴格執行相關制度,不再讓學歷“註水”。同時要深入推進評價機制改革,徹底破除“唯學歷”“唯論文”“唯帽子”等各種現象。
“高校不該是攀附權勢名聲的名利場,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是誰跨界到學術圈,都應該嚴守規則。而規則的制定必須科學,否則就成為限制學科發展的枷鎖。翟天臨如今的壹言壹行都被過度放大,並不能預防下壹個翟天臨或者下壹百個翟天臨出現。制度建構和高校乃至教育體系的反思更為重要。”廣西民族大學廣西智慧產權發展研究院院長齊愛民說。
不知知網惹了禍
學術不端已確認
壹句脫口而出的“知網是什麽東西”,將學霸人設、演藝事業順風順水的翟天臨拖入人生谷底。
但凡寫過學術論文的人,對於知網這樣壹個數字圖書館不可能壹無所知。翟天臨都已經是要進博士後流動站的人了,卻不知道知網,這讓壹些網友起了好奇之心,開始各種“扒”。
這壹“扒”不要緊,果然“扒”出了不少東西。比如,有網友貼出翟天臨讀博期間的工作日程時間線。統計錶格顯示,2014年7月,入讀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後,翟天臨接戲、廣告不斷。另有網友統計,翟天臨在讀博4年期間,“至少主演了11部戲,參演了7部戲,做了24個代言,錄了17個綜藝”。對此,有學術界人士質疑翟天臨“哪有時間搞學術研究”。
更直白的證據是,網友搜到翟天臨在《廣電時評》2018年第8期發錶的論文《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錶演創作》。通過知網查重,結果顯示重復率高達40%以上。而這篇論文是網友能搜到的翟天臨讀博期間唯壹能算得上“論文”的論文了。
翟天臨的博士是怎麽讀出來的?這樣的質疑聲在網上此起彼伏,發酵成“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北京大學及北京電影學院均就此事作出回應。
2月14日,北京電影學院公佈調查進展情況。情況說明稱,學校已聘請校外專家,對有關材料進行初審。目前已進入正式調查階段並通知翟天臨本人,相關問題壹經查實,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調查進展情況將陸續嚮社會公佈。
翟天臨隨後也在微博發錶緻歉信,稱近期網路上因其論文情況而引發的討論讓其懊悔不已、深度自責,並進行了深刻反思。研究生就讀期間,參加了壹系列影視作品的拍攝,並有幸取得了壹點成績,從那時起,內心開始飄飄然,這種不良心態被帶入論文寫作過程中,導緻自己忘記了初衷。翟天臨稱,願意積極配合學院的壹切調查,毫無推卸地承擔責任並接受學院作出的壹切決定,並申請退出北京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相關工作。
北京大學也於當日晚些時候PO了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的說明,稱已啟動對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的調查,作出了初步認定和處理,並與翟天臨本人進行了溝通。
2月15日,教育部公開錶態稱對此事高度重視,第壹時間要求有關方面迅速進行核查,北京市有關方面也在督促和指導北京電影學院組織開展調查,北京大學也開展了相關的核查工作。調查不光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學術不端,也涉及到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有沒有問題。
2月16日,北京大學官方微博PO關於招募翟天臨為博士後的調查說明稱,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對其退站處理。
高校教育問題頻出
規定執行打了摺扣
按照教育部的說法,不僅要查本人,還要查各個環節。這意味著翟天臨從招錄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都將受到檢視。
“從入口到出口的每個環節,都是調查類似事件需要弄清楚的問題。比如,如何錄取的,如果是按照特殊規則,規則是否提前公開,決策過程是否合法,是否獲得認同,是否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在校期間如何學習研究的,導師是誰,如何指導的;畢業時答辯委員會成員都有誰,都有何意見;所有上述內容是否都獲得公開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湛中樂坦言,讓壹個連知網都不知道是什麽的人獲取博士學位,進入博士後流動站,的確不可理解。但翟天臨絕非個例。近年來,高校招生中不乏有權有錢有名者經“特殊照顧”後進入,為他們獲取學位壹路大開綠燈。這樣的做法既挑戰了教育公平,又滋生了教育腐敗。
有媒體評論稱,少數商界、政界、演藝界的人憑借財富、權力、影響力輕而易舉地獲得學位,將博士看作附於學位上的社會地位、人際資源,更把學術矮化為“生意”。以官員為例,有媒體梳理了142名黨的十八大後黨政系統省部級以上落馬高官的履歷,發現這些落馬官員的高學歷獲取經歷具有速成多、跨界多、名校多、疑點多等“四多”特點。
曾任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公安局局長的武長順工作40余年間,從未離開過公安崗位,卻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工學博士和高級專案師的頭銜,其博士所學專業還是專業性極強的機械設計及理論。
山東省原副省長季緗綺,2005年1月從某名校現代遠程教育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大學部畢業後,僅過了5個月,就獲得了該校國際商學院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湛中樂認為,在學術規範面前,“壹碗水端平,才是最重要的”。即便是特殊人才的招錄,也需事先公開規則,經過學術委員會等專業機構的充分討論並批準,整個招錄過程公開透明,否則動輒加分或者“擴大自主權”,只會留下權力尋租空間。
值得註意的是,在翟天臨事件發生的同時,某高校教師涉嫌篡改研究生復試成績的消息也引起社會廣泛關註。
2月11日,微博網友“平凡的世界overlooker”爆料稱,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專案學院的教師,在此學院2018年研究生復試結束後,篡改了8位考生的考試成績,並質疑“這些被提分的考生與他們之間是否有金錢利益關系”。
齊愛民對記者稱,這兩起事件反映出我國高校教育領域問題嚴重,可以說某些高校管理層存在領導權力大過法的問題,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制底線的挑戰。
這類事件頻頻發生,是因為現有法律制度不完善嗎?湛中樂否認了這壹說法。在他看來,有法可依的問題早已解決,只是在執行中打了摺扣。比如,在翟天臨事件中,為何與翟天臨同屆畢業的其他19名博士的論文均已上網,唯獨翟天臨的沒有上,“問題就出現在學校身上”,是學校沒有嚴格執行相關規定。
近年來,高校反腐敗也在進行中,中央巡視組為高校開出不少“問題清單”。例如,因違規辦學,南開大學EMBA2018年被撤銷招生資格。來自中央巡視組的調查顯示,為拓展生源和增加辦學收益,南開大學違規與第三方合作辦學,存在利益輸送。同時,在前置學歷審核時把關不嚴,嚴重違反招生政策,僅2001年後取得前置學歷的1320人中,就有225人的前置學歷並未完成認證。
湛中樂認為,人才選拔與培養必須堅持“三公”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應貫穿始終,並嚴格確保“三公”原則落到實處,相關規定獲得不摺不扣的執行,並通過加強監督等舉措,從最大程度上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齊愛民則認為,只有構建壹個完備的教育體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的發生。第壹,在立法上,嚴格刑事立法,將篡改考試成績等違法行為納入刑法立法規劃中,震懾教育界腐敗行為;第二,在行政管理方面,教育管理部門應有公開透明的權力監管機制,防止個別權力高的領導濫用權力以公謀私進行腐敗活動;第三,在學校內部管理方面,在高度學術自治權利的同時必須對自治權力進行約束,建立嚴格的學術考核、人才選拔機制,提高高校福利待遇,防止學校內部腐敗,保證學術公平公正。
水準考核仍是壹刀切
評價體制改革進行時
其實,關於學術不端,國家並非沒有懲治機制。
近年來,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科研管理機構,相繼出臺了壹些規範教學科研人員學術研究行為的部門規章;承擔部分行政管理職責的高校、研究機構也陸續出臺了壹些查處學術不端行為的規章制度。依據這些規章和制度,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為人可能承擔諸如警告、通報批評、記過、降職、解聘、辭退、開除等行政責任。
但重責之下,仍有學術不端事件頻頻發生。僅在2018年,清華大學前博士生被撤稿事件及南京大學“長江學者”梁瑩論文“404事件”等學術不端案例,均造成了惡劣影響。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彭峰認為,這些正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現象負面作用的典型。
回到翟天臨事件,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數位專家普遍認為,翟天臨事件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是因為整個社會評價機制出了問題。
知名評論人梁文道發出疑問:壹個演員是否有必要去讀博?
“大家壹路追問的都是他的學術水準究竟如何,有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在核心期刊發錶論文和研究等。再回過頭思考另壹個問題,壹個學錶演的人,如果只是想要提高自己的錶演藝術,是否有必要寫這些論文呢?”梁文道問。
梁文道認為,這與當下“任何事情都喜歡強調‘學位化’”有關。目前,社會評價機制中“唯論文”“唯學歷”“唯分數”“唯帽子”等問題普遍存在。以學歷為例,許多優質崗位的門檻都是高學歷,無論其實質上是否與學院培養有關;社會評價也習慣用學歷來判定壹個人在自己所在領域成功與否。
而如何考核壹個人的水準,目前是“壹刀切”的。“要求所有的博士、碩士都要具有相等學問上的系統資歷,而不管這個博士、碩士學位究竟是研習什麽的,必然就產生這類結果。”梁文道說。
齊愛民也對記者說:“將‘仕而優’‘演而優’作為學術晉升的綠色通道自然是不對的,但博士考核機制是不是該多元化和更加科學壹些呢?”
齊愛民認為,目前“藝術類”學科學位的設定有壹些先天性問題,並非“打垮翟天臨人設”就能解決。從學位設立的角度來看,設立過程不透明,存在利益輸送嫌疑;從學術規範的角度來看,“藝術特殊性”又常被拿來作為“懶政”和“學術腐敗”的擋箭牌;從學科特點的角度來看,“唯論文論”也造成了實踐和理論的脫節。
“翟天臨錶演取得的成就難道還抵不過壹篇C刊嗎?為什麽錶演系壹定要寫錶演學術論文,好的錶演技能就不能得到認定和認可呢?擴大到整個學術界,所有學科其實都存在類似的問題。”齊愛民說。
值得註意的是,評價體制的改革已經“在路上”。2018年10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
Related articles
Registration/login means you have agreed《Client agreement》